• 无障碍浏览
  • 规划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三五”发展规划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20年11月30日

    阅读:

    铁岭市质量技术监督“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期间我市质监事业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市质监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十三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质量提升成效显著

    质量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出台了《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明确了全市质量工作发展目标,成立了由市直27个相关部门组成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质量共治格局初步形成。质量工作关键指标已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圆满通过省政府对全市的质量工作考核。

    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了《辽宁省名牌产品认定实施细则》、《辽宁省名牌产品认定专家管理规定》等规定,起草了《铁岭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指导企业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全市有2家企业荣获铁岭市市长质量奖,25个产品被评为铁岭市名牌,38个产品被评为辽宁省名牌,4个产品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质量年”建设工作健康开展。主导并在全市组织实施了“质量年”建设活动和“一业一标杆”、“一乡一品牌”创建活动。区域质量安全水平有序可控,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

    (二)质量安全切实保障

    坚守了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全市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扎实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宣贯力度。企业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加强了对小型蒸汽锅炉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的监督管理,全市特种设备橙色档案箱配置率达到100%。完善了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以市特检所为试点,加快推进了辽宁省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的应用,逐步实现了全市特种设备每个环节动态监管全覆盖。

    强化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定期监督检查。对农资、建筑材料、橡胶密封制品等三类160个批次的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为100%。创新监管模式,对重要工业产品实行分类监管。通过分类监管,全面掌握了获证企业的生产状况,为有效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现已录入分类信息企业114家,评价97家。组织开展了质量提升活动。对全市电线电缆、车用成品油、化肥、水泥等12类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抽查、建档,并开展了质量承诺工作。全市共有20类产品161家企业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4年下半年,我局承接了省局委托下放的10类产品许可工作后,制定并公示了作业指导书、流程图和相关管理办法,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保持了执法打假高压态势。围绕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组织开展了80多次专项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068人次,立案查处案件50余件。打击了假冒伪劣行为,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质量申诉工作职能日益加强,质量申诉工作形式不断创新。“12365”优质服务品牌已在全市确立。执法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装备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内部管理的程序化和制度化,提高了案卷和文书档案管理质量,提升了内部管理档次,取得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率为零的好成绩。

    (三)质量基础逐步夯实

    全面实施了标准化战略。深入贯彻实施《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完成奶牛生态养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2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项国家级公共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2省级企业标准化试点建设1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等工作制修订《移动实验室操作台通用技术规范》等9项国家标准、《正丙基钠(钾黄药)》等14项行业标准、《金叶榆生产技术规程》等6项地方标准。办理采标标志12项。完成了“十二运”排球场馆公共信息符号的设置工作。与工商、国地税部门联合贯彻落实“三证合一”工作。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项为企业制修订标准350项,提供标准信息1000多条召开各类标准宣贯会9次,培训企业900余人积极开展企业执行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有效巩固了消灭无标生产的成果,全市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

    深入贯彻了计量发展规划。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系列主题活动全社会诚信计量意识普遍增强,新增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21037家加油站被省局确认为诚信计量加油站示范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用四表”、电子计价秤、加油计量器具的专项检查工作对全市6个小区的2万只“民用四表”2家企业和12个集贸市场及餐饮店的3000台电子计价秤98家加油站的加油机进行了计量检查,对月饼酒精饮料等6类商品的过渡商品包装问题,米和面粉等18种定量包装商品,以及14家医院的2646台(件)医用计量器具进行了计量监督检查。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培训计量业务骨干180余人次,对全市5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新建计量标准 11 项,复查考核计量标准 150

    (四)能力建设持续加强

    认证工作体现新成效。充分发挥了管理体系认证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安全风险、保障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质量、节能、环境、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领域共取得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70个,强制性认证产品证书177张,认证企业38家。积极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目前全市通过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共66家。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全市共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6家10检车线。加大了对安检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并组织检测机构参与能力验证。开展了对中介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列入中介组织的汽车安检、建材检验、特种设备检验等37家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排查。净化了市场,营造了公平竞争的检验检测环境。

    技术支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省级质检中心2个,市级检验中心1个,完善了辽宁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第二中心的建设,拟建的2个省级质检中心获省局批筹。到2013年末,全系统各级检验检测机构均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达标验收,共投入1500万元,购置检验检测仪器设备250台(套)。全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科技兴检”迈出新步伐。深入贯彻落实了辽宁省质监系统《科技工作管理办法》,全系统科研开发工作健康开展。先后有8个项目获省局批复立项,获得省局资金支持68万元。

    (五)各项改革全面深化

    主动放权,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十二五”期间,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20项,承接省局下放行政审批项目46项,放权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大力简政,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围绕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简政放权后的监管。    

    减免收费,减轻了企业负担。深入贯彻落实了辽宁省和财政部关于促进经济稳增长减免微小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有关规定,4年共为企业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1192万元,受益企业1.8万家(次)。

    转变职能,提升了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完成了由省局垂管到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的职能转变。始终做到思想不散、队伍不乱。及时转变工作重心,变以审批、行政许可为监管手段为真正意义上的事中事后监管,强化了质量引领、质量牵动、质量保证等重点工作,体现了“放”、“管”、“治”的有机结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品牌的竞争力有待提升。铁岭市名牌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省内兄弟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品牌培育的力度有待提升。

    企业质量意识有待增强。个别企业对质量提升不够重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有短期发展行为,缺乏质量发展长远规划。

    检验检测能力有待提高。全系统各级技术机构普遍存在收入下降、装备水平低、人才队伍老化、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缺乏后续发展动力。

    三、总体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新的时期,我市质监事业发展既面临着厚积薄发的全新机遇,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困难和挑战。

        从全国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改革注入新的内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从全省看,辽宁沿海经济带为我市提供了与沿海城市互动发展的机遇;沈阳经济区为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遇;突破辽西北为我市提供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从全市看,项目立市理念已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正全面实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工作新常态。

    从我局看,经过“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积淀,我市质监工作服务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监管到位、服务到家的工作格局,这将为我局“十三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全局上下已形成风清气正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为我们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同时,“质量年”建设工作已拉开帷幕,并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围绕这一中心,各项职能工作稳健推进,这是做好“十三五”时期全市质监工作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   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期,更是我局职能转变后,适应新常态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的机遇期。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市质监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升全市产品质量为中心,以“质量年”建设工作为抓手,以建设一支高素质质监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履行职能为手段,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把我市建成美丽富庶快乐文明新铁岭做出应有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贴近民生。严格遵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行政基本要求,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宗旨,狠抓源头质量,特别要把好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产品质量关,突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全市产品质量监管两大工作重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质监工作要把工作重心从监管为主转移到监管与服务并重,以服务经济和促进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努力给地方政府当好得力助手,给消费者当好合法权益的保护神,给企业当好贴心人,给制假售假者当好终结者。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体现质监部门的技术特色。坚持质监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要面向质监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履职尽责,不断提高我市质监事业科技水平,提高质监部门在社会上的技术权威地位和公信度。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质监系统整体优势。继续深化技术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建立统一、协调、具有权威性的质监管理体系作为推进质监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各职能工作实行统一部署,通过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加强指导等手段,促进全市质监系统共同发展。使我局真正成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扬”的职能部门。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质量强市工作取得新进展。通过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和监管手段,实现全市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促进我市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成绩。强化“红线”意识,优化安全监管,实施多元共治,实现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质量安全。质量基础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化标准化体制改革,提升标准技术支撑能力,打造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促进标准水平整体提升。全面提高计量科研能力,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计量法治监管水平显著提升。规范认证认可市场秩序,全面提升认证认可工作公信力。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全市经济发展对检验检测能力需求。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整合。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适应质监事业发展需求。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一支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廉洁高效、诚实守信的质监执法队伍。

    具体目标:

        

    “十三五”具体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名称

    目标

    质量提升

     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数量

     10家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量

     1个

     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

     92%

     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

     91.5%

     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500批次以上

     重点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

     91.5%

     效期内铁岭市名牌产品数量

     50个以上

     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数量

     80家以上

     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企业整改率

     100%

    质量安全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率

     93%以上

     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

     0.4以下

     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5年提高

     6个百分点

    食品相关产品抽检合格率

    稳步提升

     燃煤工业锅炉平均年节能能力

     8万吨标准煤以上

    质量基础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5项以上

     主导或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

     6项以上

     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

     96%以上

     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试点

     2家以上

     新建市级计量标准

     35项

    “十三五”具体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名称

    目标

    质量基础

     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

     95%以上

     计量器具监督抽查合格率

     90%以上

     重点用能单位进出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

     100%

     培育诚信计量单位

     100家

     新增省级质检中心

     2家以上

     馆藏纸质标准文本

     8000份以上

     馆藏电子版标准文本

     3.5万份以上

     年培训各类作业人员

     1000人(次)以上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行政及执法工作

    (一)质量工作

    1、坚持扶优扶强,支持重点企业。在名牌产品创建工作中,为我市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企业量身定做品牌发展规划,确立其质量主体地位,加大对制售假冒名牌产品打击力度,通过品牌经营、完善品牌、发展品牌、自我创新,不断实现品牌创新。初步建立起有利于品牌保护的长效机制和良好环境。在“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使我市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2、开展卓越绩效管理培训,鼓励大中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以省长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为统领,全力做好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在全市专用车、阀门、换热设备、煤机装备等8个产业集群开展卓越绩效管理培训,鼓励大中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争创市长质量奖。力争实现省长质量奖零的突破。

    3、 “质量年”建设活动为载体完善大质量工作格局。形成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4、建立健全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当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助手。将质量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组织协调各行业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质量统计制度和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评估分析质量状况,比较研究国内外质量发展趋势,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监督工作

    1、发挥监督抽查职能作用。为宏观决策与管理提供支撑。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和利用监督抽查结果,形成权威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报送市政府,使之成为评价产品质量状况、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利用监督抽查结果,为生产企业改进质量管理提供参考,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监督。一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强政务公开,积极策划形象传播,真实反映质量监督成效,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二是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成为质量监督的参与者,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机制,加快构建产品质量安全共治格局。

    3、加强抽查过程管理。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促进抽样、异议处理等监督抽查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强化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保证抽查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严谨。

    4、严格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加大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约谈力度,不断树立服务意识,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督促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5、贯彻简政放权,配合政府主管部门落实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高效快捷、公开透明、运转流畅的网上审批系统。根据简政放权的要求,完善分类监管体制,通过市、县各负其责的联动机制,使分类监管工作动态化、常态化。

    6、推进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极研究电子商务新业态的特点,探索建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落地执法”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组织开展电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三)标准化工作

    1、加强信息标准化工作,构建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2、深入贯彻落实《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意见》,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进程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冶金、石化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耐火材料、建材、轻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在我市重点优势行业构建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以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工业标准体系,抢占技术标准竞争的制高点,提高核心竞争力。

    3、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筹措标准化事业发展经费,为标准化事业提供资金保障。对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企业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创新标准化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以标准赢得市场先机,鼓励企业积极申请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

    5、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食品安全、资源节约、旅游服务等专题,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社会、企业消费者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传活动,营造关注标准,参与标准的良好社会氛围。

    6、加快推进铁岭县大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四)计量工作

    1、推动计量技术机构与省计量企(事)业单位合作,参与国家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积极开展计量标准物质的自主研制,完善我市计量标准物质量传溯源体系。构建量传溯源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管理网络化。建立健全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平台。积极参与《辽宁省计量监督条例》、《辽宁省用水计量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及一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

    2、将诚信计量体系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建立健全诚信计量分类监管制度、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制度以及诚信计量内外监督制度。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

    3、强化民生计量监管。加强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司法鉴定、行政执法等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计量监管。重点加强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能表、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电子计价秤等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管。

    4、深入开展“强计量、惠民生”活动,对乡镇、社区的公益性医疗机构和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逐步实现免费检定。扎实开展“5.20世界计量日”主题活动,选择较成熟的企业作为试点开放计量实验室,创建计量教育基地。

    5、强化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强制检定和碳排放交易计量监督。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开展定期审查。加大能效标识计量检测和执法力度,培育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加强对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分析、使用和管理。

    (五)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1、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实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

    2、立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息记录,完善质量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强化对质量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与深度,维护良好的生产秩序

    3、加强企业质量文化和质量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收集产品检验信息和风险信息,做好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工作。

    (六)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1、优化应急保障系统,提高保障能力。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2、推进检验工作改革,破解法定检验“人机不匹配”的管理难题。配合省局推广质量技术监督综合业务数据库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做好“数字质监”业务体系建设工作。

    3、构建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建立完善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和信息化网络,着力提升电子监管水平,实现动态监管体系对各个设备、各个环节、各个地区的全覆盖,对特种设备进行全过程、有效、动态跟踪监督。在气瓶安全监管中,实行气瓶电子标签化管理和充装站自动充装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气瓶的充装及检验实行有效监管。

    4、构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诚信体系。将特种设备安全诚信体系纳入到“信用辽宁”体系中,与行政许可、检验收费、信贷发放、税收优惠、保险费率、工商登记等事项进行有效结合,为诚信度较高的特种设备相关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5、构建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将抓好电梯安全质量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程,推进全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以故障率作为质量安全的契合点,建立以故障率为指标的质量安全评价与救援体系。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力度,构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协调机制,建立全电梯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综合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七)认证认可工作

    1、开展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销售CCC产品,假冒CCC标志和CCC证书违法行为。严格查处暂停、撤销CCC证书企业违规使用CCC证书或未经整改仍在生产销售CCC产品的行为。

    2、组织以有机认证产品为重点的食品农产品认证有效性专项监督检查,推动提高涉及民生、安全和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对伪造、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认证证书和标志等的违法行为加大惩戒力度

    3、加强实验室监管工作,规范资质认定许可程序。各县(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认证监管权限与责任,制定本地认证监管计划,加强对所辖区域内实验室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实验室依法检测行为,推动技术机构依法开展检验检测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工作,规范安检机构检验行为,做好新建安检机构检验资格许可工作。

    5、服务民生,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县区农产品检验机构扶持,加强农产品实验室质量体系规范性建设,提升农产品检验机构农药残留的检验能力,提高农产品实验室检验水平,让百姓吃上安全菜、放心菜。

    (八)执法工作

    1、贯彻落实政府打假工作责任制,积极做好全市打假重点区域、重点市场的整治工作。建立打假预警机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打假工作思路,做到早发现、早打击、早控制、早整治,进一步从根本上遏制制假售假的区域性、规模性和行业性问题。

    2、坚持安全第一,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机制。建立完善“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安全隐患加大执法频次,强化预防控制措施。确定重点监管领域,实行跟踪监管。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协调联动,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3、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以特种设备、农资、建材等专项整治为重点,以探索技术执法为动力,建立全市质监系统执法打假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和行政执法成果共享;完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大力查处大案要案;加强与司法机关联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增强执法打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性

    4、创新培训考核制度,探索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案件主办人员及新增执法人员分类培训考核新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全市质监系统执法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完善执法队伍和装备的建设标准与管理要求;积极参与优秀办案能手和最佳案例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加快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工作信息化

    (九)法宣工作

    1、严格落实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学习、培训考试制度,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考试。执法人员每年学习培训不少于2次40课时,每年至少组织1次案卷评查活动。

    2、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坚持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立、结案领导审批制度,案件集体审议制度。

    3、围绕全市“质量年”建设工作,开展贴近民生的宣传活动,配合各科(室)对其开展的各项职能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十三五”期间,每年开展一次“5.15政务公开活动日”宣传活动。

    (十)科技工作

    1、大力开展科研创新工作,通过申报省级科研项目、科研论文评比,在全局营造崇尚科技、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2、按照国家总局关于技术机构的《基本要求》,加强对技术机构的检查指导,巩固能力建设成果。

    3、加强与省局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开发区两个省级检验中心建设的服务工作。

    4、做好技术机构的调研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未来技术机构整合做好准备。

    (十一)信息中心工作 

    1、不断对网站进行完善改进,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2、办好刊物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向企业发布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调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措施以及新发布的国家标准等重要信息。

    3、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二、检验检测工作

    “十三五”期间,要以全市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各级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确保全市产品质量提升为重点,以质量年建设工作为平台,以“服务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努力建立一个具有较高人员素质、较强检验检测能力,与全市产业体系相匹配、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同时,努力适应国家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新常态,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推动技术机构改革

    (一)检验检测队伍建设

    “十三五”期间,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配置在达到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深化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加大对现有人员培训考核力度,有针对性地聘任中高级专业人才,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检验检测队伍。

    1、市特检所:现有人员49人,检验员44,检验项目72项检验师31,检验项目65项。到“十五”末,检验员要达到70人,检验项目142项检验师40人,检验项目85项

    2、市计量所:现有人员81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3人,助理工程师14人,技术员2到“十五”末,通过招聘及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再教育,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要达到80%。

    3、市质检所:现有人员19人,工程师8人,技术员11人到“十五”末,通过招聘及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再教育,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数要达到80%。

    (二)检验检测项目扩充

    “十三五”期间,各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不断扩充检验项目,提升检验能力,同时,针对全市的优势产业建立专业化产品检测中心,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适应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市特检所:现有检验项目37项,其中2014年增加4项,到“十五”末增加到40项。此外建立2个检验检测试验中心。

    (1)建立完善铁岭市特种设备检验及作业人员考核培训中心。为切实提高我市特种设备检验及作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检验(操作)能力,本着“强化自身、增强功能、服务企业”的宗旨,在我市特种设备生产基地——开原市工业园区建立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集特种设备检验和作业人员培训为一体的培训考核中心,承担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及各企(事)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业务培训、专业培训、实际考核等任务,同时开展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研究、试验。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到2016年底完成。

    (2)建设综合检验基地,开展车用气瓶、工业气瓶、移动式槽车三检验检测,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保障的需求。此项工作计划到2018年底前完成。

    2、市计量所:现有检定项目98项,计量校准56项,检测项目4项“十三五”期间每年增加校准项目10项,使铁岭地区计量器具受检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同时加强安全监测、能源计量、医疗卫生等重要领域的计量标准新项目建设,每年新建计量标准3-5项。其中部分重要的项目是:

    (1)建立机动车专用计量器具检测实验室,满足全市出租车计价器、机动车超速监测系统和雷达测速仪及检车线和汽车修理行业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需求。

    (2)建立煤炭企业甲烷测定器检定体系,确保其灵敏可靠,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服务。

    以上2项工作要在2016年底之前完成。

    3、市质检所:现有246个检验品种,793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升以下专项检验能力:

    紧紧抓住开发区建设“辽宁省专用车及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辽宁省低压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项目难得的机遇,势而上。在两个项目建设期间,在技术人员、检验设备、质量管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尽早参与到检验中心的管理当中。

    (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投入

    “十三五”期间,全系统要照国家质检总局对技术机构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加大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装备的投入力度,以适应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检验检测能力的需求。

    1、市特检所:十三五”期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的资金,添加不少于20台(件)的高精尖设备。

    2、市计量所:设备资产投入达到400万元,购置检定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室面积。

    3、市质检所:克服食品检验职能划转所面临的困难,积极开拓检验市场,增收节支,在保证职工开支维护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四)检验检测收入

    1、市特检所:到“十五”末,力争年检验收入达到1000万元。

    2、市计量所:到“十五”末,力争检测收入年递增20%,达到800万元。

    3、市质检所:到“十三五”末,力争检验收入年递增10%,达到100万元。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素质,健全制度,加强监督,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强化学习教育

    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工作方向。把学习贯彻上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党的建设和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的基础性工作。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针对质监系统存在影响全面发展的问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队伍素质,提升工作水平。二要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落实“十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1、继续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认真履行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我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各项规定,不断规范行政监管和技术检验检测行为。

    2、继续坚持“科学、高效、廉洁、公正”的工作理念,坚持不懈地抓好行风软环境建设,实现工作机制创新,做到干净干事,执政为民。

    3、继续加强班子建设和后备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增强整体功能。

    4、继续加强质监队伍综合素质教育,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科技兴检能力、构建和谐质监能力。

    三、深化机构改革

     “十五”期间,续深化对全系统技术机构的体制改革。不拘一格,广开渠道,吸纳年轻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检验检测队伍中,同时加强对现有检验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定酬,绩效挂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激发检验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